提示:点击上方"行走潮汕"关注我们
“桥”本义是一种高大的树,因为够高大,砍下来就足够放在河面,连通两岸,成了独木桥,方便行人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桥逐渐成为跨越峡谷、山谷、道路、河流、其他水域或其他障碍的大型构造物。
潮汕平原水网交错、溪流纵横,为桥的建造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,使造桥工艺得以流传与发展。潮汕知名的桥梁既有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“湘子桥”,也有万里桥、和平桥等流传许多美丽传说的古桥。下面就以汕头埠为例,谈谈近代以来桥梁的故事。
汕头航拍(来自尚唯映像)
汕头开埠后,韩江下游梅溪及其分流厦岭港,连同后来人工开凿的洄澜新溪,隔岸往来者,长期须以小船摆渡,颇多不便。民国初年,为方便行人,经本地商人努力,先后兴建了内乌桥和外乌桥,均为杉木结构的生活便桥。后又相继建成洄澜桥、耀华桥、榕耀桥、将内乌桥改建为同济内桥。这些桥在机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,大多都兼有交通功能。至1949年,外乌桥与耀华桥两座木桥已毁。
20世纪初,石头和木材是最重要的桥梁建筑材料,木拱桥建造设备有水架柱、手绞车,都为木制。汕头埠最初的几条桥都是木拱桥。木拱桥由桥台、桥身(包括拱架、桥面)组成,有单拱、双拱和多拱之分。建桥时先考虑桥址两岸有坚固堤岸,以便砌筑桥台之用,再选择两岸较窄处,减少桥的跨度。确定选址后,先是在江边用石块筑筑或在岸边平地做船形墩,再拉起一条桥的中轴线,然后在江底沿着桥中线抛石块,成为横跨江底的矮石堤,作为桥墩的基础,然后利用潮汐涨落,在石堤上树木桩作为桥墩。同时为固定桥墩,则在石堤上通过培植牡蛎,这种汕头湾浅海里常见的生物,把石块牢牢地胶结一体。
从简单的独木桥到钢筋水泥桥,建桥的材料从以木料为主,到以钢筋水泥为主,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。到了民国后期,汕头埠多用钢筋水泥建造桥梁,并有了专业的建筑工厂,如位于汕头市政府东边的信合营造厂,其在《最新汕头一览》上的广告如下:
敝厂不惜巨资,新置大椿船一艘,长六十尺,阔廿五尺,设备完全机械化,计有六十匹马力之油渣发动机一具,蒸汽发动机一具,蒸汽起重机一具,螺旋起重机二具,四十尺高工字铁椿架一具,旋转自由,便利无比,以之起重打椿,建造石灰码头、桥梁,敷设水鼓、安置铁锚,或作他项水上建筑工程,均最适用,凡各洋行、商号、会社、机关,如有上述水上建筑工程,请移玉至敝厂接洽,无任欢迎。
从广告中,我们可知道这个营造厂的设备,也可想像其建桥时采用的工艺技术,也就能够了解汕头埠几座桥梁的大致建筑过程了,下面就逐一简单介绍一下乌桥、光华桥、洄澜桥和解放大桥的情况:
乌桥位于洄澜新溪出海口上段,南岸接同平路,北岸连同济直路。桥初建时为木结构,桥身通漆黑色,故称“乌桥”。1921年秋由同济善堂出资3万元建成钢筋水泥结构。桥全长60.8米,桥面宽5.45米,1924年1月建成,改名同济内桥。1972年6月15日夜,汕头暴雨,江水猛涨,桥为激流冲塌。同年11月1日动工重建,系由广东省建筑设计院设计,汕头市政建设公司承建,至1973年9月15日建成通车,共投资72万元。桥为钢筋水泥单臂悬梁结构。主桥长63.38米,桥面宽13米,其中车行道8米,两侧人行道各2.5米,桥中孔通航标高1.56米,桥下净高3.4米,平均高潮水位0.464米。设计荷载能力为汽车13吨,拖载60载。主桥两端均为引桥,南端长63米,北端92米。“文革”期间,改桥名为“红桥”,1979年恢复。
侵华日军明信片中的同济桥,陈传忠藏
如今的乌桥(来自汕头日报)
光华桥位于厦岭港出海口,南接同济直路,北接光华路、西港路,该桥前身为耀华桥,杉木结构,后塌毁。1950年,汕头市政府拨款重建为生活便桥。1953年增设桥柱,提高承载力后成为全长80米、桥面宽5米的交通桥。1961年8月27日,桥身为洪水冲垮,同年10月修复,可通2吨车辆。1964年1月,广东省建筑工程局投资115万元,改建为钢筋水泥高桩承台T型梁结构,该工作为广东省建筑设计院设计,广东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施工。改建后的光华桥主桥3跨,长90.4米,桥面宽10.5米,其中车道7米,两侧人行道各1.75米,引桥南端长57.96米,北端62米,桥下通航标高1.3米,桥净高4.5米,平均高潮水位0.464米,设计荷载能力为汽车10吨,拖载60吨。
1961年拍摄的光华桥,王瑞忠摄
1977年航拍光华桥照片,洪浩摄
如今的汕头光华桥(来自汕头吃喝玩乐)
洄澜桥位于梅溪下游洄澜新溪上段,南岸接民族路,北岸接火车路,原桥建于1923年,为钢筋水泥结构,全长34.2米,宽12.2米,其中车道8米,两侧人行道各2.1米。桥以渠名,但因为其比“乌桥”晚建,所以大家习惯称其为“新桥”。 1967年桥塌,由汕头市政府出资60万元重建,汕头城建局设计,省二建公司承建施工,于1968年9月建成通车。桥为钢筋水泥双曲拱结构,主桥跨3孔,长50米,桥面宽14米,车道9米,两侧人行道各2.5米,南端引桥89米,北端引桥73米,南端东侧引桥至印刷厂前长60米,北端西侧引桥至面粉厂前55米。主桥下净高3.3米,平均高潮水位0.46米,设计荷载能力为汽车10吨,拖载60吨。
在洄澜桥上准备进攻汕头埠日军,《日军侵略潮汕写真》载
1964年拍摄的回澜桥,王瑞忠摄
1982年拍摄的回澜桥,王瑞忠摄
解放大桥位于梅溪下游厦岭港口,南岸接火车路,北岸接杏花路、潮汕路。该桥前身为1908年前后潮汕铁路公司临时搭建的梭船活动浮桥,1935年改建为钢木结构桥,桥身为钢梁钢柱承架,桥面用杉木铺设,主桥长78.93米,桥面宽14.2米,其中车道10米,两侧人行道各2.1米。因系潮汕铁路公司出资兴建,便以该公司主事人张榕轩、张耀轩兄弟之名命名为“榕耀桥”。在使用了几十年之后,处于交通要道的榕耀桥已不适应发展需要,且于1965年发生桥面陷塌。遂于1966年,汕头市政府投资59.8万元,由城建局设计,市政公司承建,对榕耀桥进行改建。1967年建成通车,定为“解放大桥”。桥为钢筋水泥双曲拱结构,主桥4跨长154米,桥面宽13米,其中车道9米,两侧人行道各2米,南端引桥为154米,北端为142.5米,桥下梁底标高6.3米,平均高潮水位0.46米,设计荷载能力为汽车10吨,拖载60吨。
侵华日军记者拍摄的在榕耀桥前准备入侵的日军,《日军侵略潮汕写真》载
1965年的榕耀桥,王瑞忠摄
从潮汕路杏花旅社楼顶眺望解放大桥景象,王瑞忠1978年摄
1980年的解放桥,王瑞忠摄
如今杏花桥航拍, 张烈华摄像
除了以上几座以通车为主的桥梁外,汕头中山公园的正门拱桥,玉带桥、九曲桥同样颇具特色,这些以观赏、游玩为主要功能的桥梁,从建筑工艺上和通车为主的桥梁并无不同。
中山公园正门的拱桥老照片,陈传忠藏
中山公园玉带桥老照片,陈传忠藏
中山公园九曲桥老照片,陈传忠藏
在传统时代,随着建桥的工程进程,产生了择日动工、祭拜河神、踏桥开路等一系列的活动,在新时期的新观念,人们往往通过举行通车典礼来庆祝新桥建成通行。
光华桥通车典礼,王瑞忠摄
刚刚通车的光华桥,王瑞忠摄
一座桥梁往往承载着非常非常多的故事,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汕头埠的桥梁早已成为汕头人心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。
潮 商 ∣
走遍天下 · 根在潮汕
文化的境界 · 财富的智慧
长按二维码关注“潮商”
关注我们
带你行走潮汕 · 记住乡愁
www.qqzmcq.com
转载请注明:全国物业管理考试培训网 » 二级造价工程师 » 二级建造师怎么上公司(二级建造师可到公司任职什么职位)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